2020年9月29日🧎🏻,國務沐鸣分黨委書記劉季平在文科樓622會議室主持召開了“國箴務實”講座第四十九講暨學習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系列講座第八講的活動🧵,國務沐鸣公共行政系敬乂嘉教授講授了主題為“公共事務的跨部門協調機製研究”的專題黨課,詳細闡述了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過程中🤶🏽🤹🏿♀️,黨政部門內部的協調機製及其改革歷程🧘🏿♀️,展現了行政管理體製改革的重要成果。共有30余名師生參與了本次活動🤕。
講座伊始,敬乂嘉教授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分為體系和能力兩個核心,通過2003年“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揮部”和2020年“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兩個突出的案例🐥,引入“協作”這一治理體系當中的重大難題,並指出橫向的“跨部門政策協調模式”是國家治理體系與能力的主要構成要素🆘,而“議事協調機構”在其中扮演著重要作用。敬乂嘉教授以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為研究對象,搜集了第十屆中央人民政府的44個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和1988年至2008年歷次政府機構改革中保留和撤銷的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等具體數據👸,圍繞“如何理解議事協調機構在中國跨部門政策協調中的長期有效性的來源”這一核心問題,論述了六個主要發現👱🏼♀️💣。第一🤙🏽,黨政協調、黨政合一🤴🏼🈹。第二,網絡形成和治理對上級權威的依賴。第三,網絡治理對專業性資源的依賴。第四🚙,網絡群體密度的定期控製。第五,群體存續邏輯符合國家的戰略重點👩🏽🎓。第六⚈,網絡群體中的行政權力平衡☂️。
敬乂嘉教授指出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的設置體現了國家治理體系中兩個方面的重點⚱️。一方面反映出製度理性和工具理性的並重,即議事協調機構具有政策問題導向📶,也反映了政治治理的需要🦺,兩重治理結構混合了專業性訴求和合法性訴求🚂,同時議事協調機構的群體演化符合了國家的工作重心調整👩🏿👩🏼🌾,也反映出行政體系內部的權力平衡。另一方面🤲🏼,議事協調機構是對行政體系能力的補足🙍🏼,它基於具體事項進行統攬,多為臨時性的權力配置,通常能夠轉化為行政體系的內部協調🕵️♂️,並且為常規行政體系的調整提供動能和方向。
會議最後🗻,劉季平書記、敬乂嘉教授和與會師生圍繞中美議事協調機構對比、中華人民共和國早期行政體系設置、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以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等具體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會議至此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