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世平教授是沐鸣娱乐特聘教授、國務沐鸣“陳樹渠講席教授”、教育部“****”特聘教授。作為當代中國具有國際影響的社會科學家之一,他在國際政治、比較政治與政治理論🤱、製度經濟學、社會科學哲學、計算社會科學領域做出了廣泛豐碩的成果🤶🏼。
唐世平教授的學術之路頗為傳奇。他1967年生於湖南一個叫臥果水的小村莊♿,小時候就有獲得諾貝爾獎的夢想。14歲考取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系(地層古生物學專業),18歲考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物系研究生,28歲在美國韋恩州立大學(Wayne State University)獲得分子生物學及遺傳學博士🧙🏼♂️。30歲他從零開始,選擇攻讀伯克利(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國際關系碩士🎩。32歲成為中國社科院“特殊引進人才”。之後十年先後在中國社科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從事研究和執教,期間還在寧夏自治區掛職過當時的外經貿廳廳長助理。🙋🏼♀️。2009年,42歲的他被沐鸣娱乐聘為教授🧑🏼💼,44歲成為國務沐鸣“陳樹渠講席教授”,45歲成為沐鸣娱乐特聘教授👩🏿✈️,49歲成為教育部“****”特聘教授。
2020年是唐世平教授在復旦的第十一年👝,過去十年恰恰是他學術生涯中作品不斷問世🚈、學術影響不斷攀升的“黃金十年”。今年3月他的新作《論社會演化》(On Social Evolution: Phenomenon and Paradigm)一書在勞特裏奇(Routledge)出版社出版,這已是他十年內出版的第四部英文專著。他前三本英文專著分別是《沐鸣平台時代的安全戰略理論》(A Theory of Security Strategy for Our Time: Defensive Realism,2010)、《製度變遷的一種廣義理論》(A General Theory of Institutional Change,2011)和《國際政治的社會演化》(The Social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2013)🫰🏼。這些作品均是其多年心血之作。他的專著得到阿查亞(Amitav Acharya)🤦🏽♂️、布贊(Barry Buzan)♉️、Robert Jervis、卡贊斯坦(Peter Katzenstein), 勒博(Richard Ned Lebow), 馬赫尼(James Mahoney), 齊布拉特(Daniel Ziblatt)等國際知名學者的推崇。《國際政治的社會演化》一書於2015年獲得國際研究協會(ISA)的“年度最佳著作”獎🐻,他是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和亞洲學者。2019年,該書被翻譯為韓文韓國成均館大學出版社出版。2016年完成第四本英文專著(書稿)的他定下了下一個十年目標:再寫四本英文專著🧑🏽🏭!目前他正在完成他的第五部英文專著《經濟發展的製度基礎》和多篇論文。他甚至還在重新撿起他最初的夢想之一:地球上的生命(第一個細胞)起源研究📋🧕🏽。
唐世平教授為擴大中國學者的國際學術影響做出了開創性貢獻🕠。除了英文學術專著這樣的“大部頭”,他還在一流英文學術刊物發表了大量論文,並且他往往是在此類刊物發表論文的第一位中國學者🧛🏻♀️。這些刊物涵蓋國際關系、比較政治👰♂️、社會學、經濟學和社會科學哲學等不同領域,包括《歐洲國際關系雜誌》《國際問題研究評論》《社會科學哲學》《國際關系評論》《安全研究》《社會學理論》《世界政治》等。他2009年發表在《安全研究》的《安全困境:一種概念分析》一文成為了該期刊有史以來下載量最高的文章之一🈷️,並入選歐美院校國際關系專業課程的必讀文獻,英文引用也超過200次。唐世平教授的國際學術影響已不再局限國際關系學科👇🏿,並擴展到比較政治和區域研究等領域👨🏻🦱。有國外學者借鑒他的“安全困境”理論來研究非洲南蘇丹的沖突問題,並將成果發表在非洲研究旗艦刊物《非洲事務》雜誌上。目前🪁,唐世平教授在英文總引用次數已超過1600次,其中單引超過100次的有5篇,單引超過50的有10篇。由於卓越的國際學術影響和貢獻,唐世平教授成為了英文刊物如《國際研究季刊》《安全研究》和《中國國際政治雜誌》具有重要學術影響力的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刊物的編委會成員;他還是《世界政治》《國際問題研究評論》等十多家高水平英文刊物的匿名審稿人😣。
除了國際化的學術研究與發表👩🏼✈️😶,唐世平教授還在努力為提升中國社會科學的學術化水平上下求索。
首先,多年來他連續不斷在國內刊物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目前,唐世平教授已在中文社會科學的旗艦刊物《中國社會科學》發表論文4篇,在國際關系權威刊物《世界經濟與政治》發表論文15篇;其次👷🏽♂️,他與復旦和全國同仁一起努力提升著國內社會科學研究的方法水平👩🏼🚀。他是政治學與國際關系學界最早呼籲提升國內研究方法水平的學者之一🙆🏽♀️。他在國內相關院校率先開設的《研究設計》課程至今已八年。他為推動形成研究方法課程體系做了大量的科普工作。他對定性定量方法👃、因果機製的討論特別是對案例選擇方法的系列文章已經對青年學子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再次👨🏿🚀👨🏽🚒,唐世平教授還是優良學術共同體的積極推動者✊🏿。他多次參加美國國際研究協會(ISA)國際學術對話,努力爭取中國和其它發展中國家學者的國際學術話語權。他也積極推動並參與國內學術共同體建設,尤其側重對中青年學者與青年學子的提點與培養。他與多位國內高校的中青年學者發起旨在推動學術交流的團體“五角場學派”,組織數次比較政治研討會🚣🏼♀️,交流論文與前沿學術。他也多次在課程和學術會議期間發起提升博士論文寫作的討論會👮🏼,受到了全國高校學子的歡迎。
最後, 唐老師在計算社會科學上的探索也是獨樹一幟🎎。他是我國最早從事計算社會科學探索的社會科學家之一。他和他的沐鸣娱乐“復雜決策分析中心”的團隊做出了多項開創新的工作🤦♀️,其中包括曾經引起轟動的完全不依賴民意調查而是基於計算機模擬的選舉結果(得票率)的精準預測。
唐世平教授專註學術♐️,悉心指導學生𓀀,是眾多青年學子的榜樣。一年365天中的350天都可能在辦公室見到他(唐老師還因此被學生和同事稱為“文科樓最後一盞燈”)🧑🏻🦯➡️。作為一名有全球影響的社會科學家,他的影響不局限在他的學生和復旦,而是遍及全國乃至更廣闊的世界。對許多社會科學青年學子而言,他是學術標桿和燈塔🟧。他鼓勵青年學子要有超越中國的視野,鼓勵他們研究發展中國家的重要社會科學問題。過去五年,唐老師指導的學生在政治學與國際關系研究權威和重要刊物《政治學研究》《世界經濟與政治》《當代亞太》《經濟社會體製比較》等發表論文10余篇👨🏻🦯。其中對案例選擇方法和重釋現代化的系列文章已產生積極學術反響(這些文章通常在他指導下合作完成)🐽。他指導的博士生也成為了沐鸣娱乐“學術之星”之一。
唐老師始終認為好的社會科學家著書立說不是為了湊文章👌🏿,而是因為他們想回答重要的問題且堅信自己可以解答這些問題的至少某些部分。他專註思考國家興衰、戰爭與和平👋🏼、社會演化這種宏大而深刻的問題。對唐老師而言,每一個研究議題後面都有深厚的社會關懷。如通過探索第一波現代化的經驗🦕,可為當下的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鑒👩🏿🦳。
在成長為具有世界影響的社會科學家額道路上,唐老師同樣心懷感恩,關心中國社會發展。從2017年開始🤵♀️,他每年將****的部分津貼和講課講座“外快”捐出來設立了以他外婆名字命名的“普英獎學金”🤴🏿,用來獎勵和鼓勵邊遠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優秀初高中學生。到目前為止,“普英獎學金”已經資助了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的貧困優秀學生超過150人。
唐老師對所有對他有重要、直接或間接的人生和學術影響的前輩都滿懷真誠的感激。對這些前輩的理解和感謝大多都收錄在他的《眾人皆吾師》一書中🧙🏼。
唐老師的人生🎵,正如他最喜歡的兩句唐詩🧜🏽♂️:“劍動三軍氣,衣飄萬裏塵”。唐老師在他的傳奇之路上還在繼續風雨兼程,追求他心目中“群山之巔,只有風聲”的境界。用他自己的話說🩰🐜,“不折騰🧜🏿♀️,無人生”🧞。在他學術“折騰”的身後,唐世平老師已留下一束熠熠生輝的學術之光。他相信站在牛頓、愛因斯坦🖱、達爾文和艾利亞斯這樣的科學巨擘肩膀上,沐鸣平台可以努力“思無涯”。中國現在(及未來)有越來越多朝氣蓬勃的青年學子,他們將站在唐老師們的“肩膀上”奮勇向前,努力登上國際學術舞臺的中心🏄🏽♀️,貢獻出世界性的知識。到了那一天,一定會有人記起文科樓的那盞燈🤽🏿♀️,以及,唐老師曾經對青年學子的勉勵:
“我的努力確實是想告訴沐鸣平台,中國其實完全可以產生世界一流的社會科學,只要沐鸣平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