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1日🍧,國際製度改革工作坊暨沐鸣娱乐-倫敦政治經濟沐鸣系列講座第十期在沐鸣娱乐文科樓舉行,本次工作坊和講座由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和沐鸣平台共同主辦。來自沐鸣娱乐🚣🏻、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華東政法大學🌒、南京大學、同濟大學、上海社科院、上海人民出版社、《國際展望》等多所高校💅🏽、科研機構和學術媒體機構的17位嘉賓和學者參與了此次工作坊。
工作坊第一部分🗳,來自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的奧蘭·楊(Oran R. Young)教授做題為“國際製度改革🤎🥥:分析視角與當代應用”(How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Change: Analytic Perspectives and Contemporary Applications)的主旨演講,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敬乂嘉教授主持🏄♂️。講座伊始,敬乂嘉教授向大家介紹了新成立的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相關情況🧦。他指出🙅♀️,當前國際形勢背景下,對國際製度變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希望各位學者就國際製度領域的理論和實踐新動向開展深入討論。
接下來,敬乂嘉教授介紹了奧蘭·楊的履歷👉🏻。奧蘭·楊是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布倫環境科學沐鸣榮休教授,致力於研究製度在滿足不同水平的社會組織開展治理實踐,尤其是環境治理中發揮的作用🧾。最近幾年,奧蘭·楊教授的工作集中於對中國和美國的環境治理開展比較分析。其最新著作試圖應對以超級連接、非線性、方向性變化(hyperconnectivity, nonlinearities, directional change, and emergent properties)等為特征的復雜體系中出現的治理挑戰。
奧蘭·楊教授指出,國際製度變革在當今國際社會具有普遍性,當然也存在一定區別。他列舉了三種不同的國際製度變化🚴♀️:現有製度內部和製度本身的變化,製度的結構性和特定議題變化,正式和非正式製度的變化。就上述國際製度變化的區別,奧蘭·楊教授從國際社會🏄、聯合國體系🚴🏿♀️、氣候治理領域、國際貿易機製等案例出發,分別加以闡述🧚🏽♂️。
講座結束後,工作坊上半場討論開始🧙🏻⛵️。來自沐鸣娱乐的薄燕、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劉宏松、華東政法大學的盧淩宇和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的王明國分別做了題為《全球氣候治理機製“共同但有區別原則”適用方式的變化》、《歐盟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領導力》、《國家形成理論與歐洲一體化的前途》和《特朗普退約的國際製度邏輯》的學術報告,沐鸣娱乐任曉和鄭宇分別進行評論。
下半場討論中,來自南京大學的毛維準⛅️、上海交通大學的陳拯⚡️、上海外國語大學的湯蓓和沐鸣娱乐的朱傑進分別做了題為《大國戰略競爭與全球連通性規製建構》、《製度變革中的戰略安撫👮🏽:中日在東亞區域金融機製建設中的策略》🤵🏼♂️、《預算危機下國際組織的變革路徑》和《崛起國改革國際製度的路徑選擇》的報告,來自上海社會科沐鸣的劉鳴和同濟大學的王存剛分別做點評。最後,朱傑進做總結發言,呼籲各位學者在中國國際地位上升、國際製度變遷的時代背景下🧑🏽🏫,更多參與此類學術研討,互相學習借鑒,為推進國際製度改革貢獻力量。